诉讼指南
诉讼指南
什么是无效合同以及无效合同的分类
无效合同是具有违法性的合同。不管当事人已经履行,或者已经履行完毕,都不能改变合同无效的状态。全部无效合同,是指内容违法的合同,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。当事人订立无效合同后,不得依据合同商定的权利和义务履行,也不承担因不履行合同商定的权利和义务的违约责任。
。
无效合同自始无效。对于无效合同造成的财产争议,在民法上有两种法律后果,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失。因而,对无效合同的确认,应采取慎重立场。因为无效合同是违背国家法律、行政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,因而它为法律上确当然无效,即其无效,无须当事人主张即产生无效的法律后果。同时,合同效力的确认,还关系到交易能否正常进行和社会经济秩序不乱的重要题目。因此,法律划定,无效合同的确认归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,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此项权利。合同效力的确认,事关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能否实现,以及当事人正当权益能否得到保护的题目。
根据无效合同发生的原因划分,无效合同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一方以欺诈、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,损害国家利益;恶意串通,损害国家、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;以正当形式掩盖非法目的;损害社会公共利益;违背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强制性划定。
无效合同是当然无效。 确认合同无效的机构具有法定性。无效合同的违法性特点,表明此类合同从根本上不符合国家意志。
关于无效合同的分类,根据合同无效的程度来划分,可以将无效合同划分为部门无效和全部无效的合同。
无效合同具有不履行性。因此,不具有法律效力,不受法律保护。无效合同是相对有效合同而言的,它是指合同固然已经成立,但因欠缺合同生效要件,其在内容和形式上违背了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强制性划定和社会公共利益,因此确以为无效。部门无效的合同,是指合同的部门内容无效,而且无效的部门并不影响整个合同的法律效力。合同被确认无效后,合同尚未履行的,不得履行,正在履行的,应当立刻终止履行。合统一旦被确认无效,就产生溯及既往的效力,即自合同成立时起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,以后也不能转化为有效合同。在订立合同中,假如当事人存在着共同故意和过失,其行为显著违法导致合同无效,依法当事人取得的财产要收归国家所有,这体现了法律对行为人故意违背法律禁止性规范的惩戒。